慢生活,不是懒惰,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,而是让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到平衡。 网站首页慢生活

半称心

  禪言道,人生哪能多如意,万事只求半称心。      勉人,需往高处领,前路越远,便会因无限可能而越发迷人;劝人,则要往宽处引,来日方长,世事难料,心宽,岁月便宽。也就是说,勉人得说岁月静好,百舸千帆,宜争流竞渡;劝人得说世事无常,没有时时处处都称心如意的,宜劝慰随遇而安。      人生似乎应当这样:在过程中努力,继而接受结果。过程,若是竭尽所能的过程,结果,就不会是饮憾抱恨的结果。      半称心,并非妥协退让,而是事中尽力求索,事后随缘,不做过多要求。能否称心如意,往往只在一念之间。福可易祸,失可换得,人一豁达便觉岁月澄明,一偏执就会认为世界不怀好意。半称心,半如意,少得便喜,自然不会怨天尤人,也不至于为了一己之愿而慌不择路。      人生多半如此:快乐有时,如意一二,幸福少许。于是,才有对坐共饮的人,忙时要你停杯,“别急着饮,先放五斤心情,三两精神,一片冰心”。

简单的人

简单的人,不要在复杂的人堆里混。混到最后,你会发现,做个复杂的人真简单,做个简单的人好复杂。      一个从前用脚走路的人,被迫开始用心眼走路了。但,你永远赶不上一个始终玩心眼的人。你心素闲,而对方早已成了精。      简单的人一条路走到黑,就真的走到黑了。复杂的人说好跟着走,但一回头就看不到踪影。      更多的时候,简单的人还傻傻地走在风里,复杂的人早已藏到背风处。简单永远不要跟复杂斗,斗过斗不过放一边,伤痛却永远都是你一个人的。      复杂的人那里,阴谋太大,套路太多,城府太深,一个不喜欢走心的人,走到了玩心计的人那里,就是走进了泥坑里。一身泥是必然的了,你还要灰头土脸地挣扎到狼狈。      本来,你看到的是世界的澄澈,混在复杂中,却满眼污浊和肮脏。活在这样的世界里,你失去的不仅是好心情,还有生活的质量。      一个简单的人,混在复杂中,只会有两种情况,一是最后变坏,变到比别人还复杂,另一种就是在复杂中困死。

不是前面没路了,而是该转弯了

“如果我们走得太快,要停一停等候灵魂跟上来”。据说这是印第安人的一句名言。      当遇到一件事情无法解决,甚至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和心情时,如果停下脚步,给心灵一个修禅打坐的时间;或者换种方法、换种角度,换条路来走,事情便会简单许多。      停下,不是停止不动了,而是因为路已走到了尽头,该转弯了。生命总有挫折,生活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,那不是尽头,只是在提醒你,该轉弯了!      转弯就意味着放弃。其实人生很多时候都需要自觉地放弃。      当一切都成为过眼烟云,放弃已经是最好的诠释和选择,也是一种幸福。放弃了恨,留下的就是爱,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,留下华丽的背影,让心灵的负荷轻松而灵动,心中留下的便是那种淡然。当时间静悄悄地滑过,曾经的苦和恨,便随着时间而慢慢走远,心中唯存一种叫爱的东西。      学会放弃,将昨天埋在心底,留下最美的回忆。放手并不代表你的失败,只是让你再找条更美好的路走!      日休禅师曾经说过:人生只有三天——昨天、今天和明天。活在昨天的人迷惑,活在明天的人等待,只有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实。      固执是一种负担,也是一种苦楚,计较得太多就成了一种羁绊,迷失得太久便成了一种痛苦。放弃是一种胸怀,是一种成熟,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。放弃,不是放弃追求,而是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。      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”人生中,得与失,发生在一闪念间。到底要得到什么?到底要失去什么?见仁见智。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,这恐怕是千百年来许多人苦苦思索的。      人生苦短,我们只是一个匆匆过客,在这个看似短暂的人生之旅中,其实更应该学会和懂得失去。      人生从来都是有得必有失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阅历的丰富,我们应该不断去调整自己的生命点。失去是一种痛苦,也是一种幸福。因为失去了绿色,却得到了丰硕的金秋;失去了太阳,却换来了繁星满天。过多的在乎,会将人生的乐趣减半,看淡了一切,也就多了生命的释然。该得到的不要错过,该失去的,洒脱地放弃,不必太在意。拥有时珍惜,失去后不说遗憾。其实人世间最珍贵的,就是把握好你现在手中的幸福,好好珍惜眼前。

微笑向暖

人生犹如一趟旅程,我们都在旅途中,一路上肯定有许多美景,是否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,错过了沿途的风景呢?会不会也常常感叹时间飞逝、世事无常?生活本就不易,只因我们太忙,有时候需要善意提醒一下,放慢脚步、放慢节奏,请记得欣赏身边的美好。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就写下过这样的诗句:“盛年不重来,一日难再晨。及时当勉励,岁月不待人。” 人生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,难免会遇上坑坑洼洼的路程。就像生活中的喜怒哀乐,谁都无可奈何,这是再正常不过的。生活更是一面镜子,你对它笑,它报之以笑,你对它哭,它也会回以泪水。 或许,有时候我们还活在过去,满足于过去的辉煌,被曾经的成就冲昏头脑。不是只有勇敢与过去说再见,才会有一个崭新的开始吗?禅语常说:舍得,舍得,有舍才有得。 人生、世事、生活,走過、哭过、痛过,谁敢说自己真正忘记了?散了、淡了、倦了,谁敢说自己彻底拥有了?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难免发生磕磕绊绊,不论有多少委屈、有多么难受,最终能治愈自己的还是自己。看开了,想通了,明白了,何不在闲暇之时,提一壶酒,扶一弦琴,抹一溪云,这算不上什么奢侈,却可以让心回归宁静。 浮华尘世,生命如茶,或淡或浓,或甜或苦,只有用心品尝,方懂人生酸甜苦辣。掬一捧岁月,握一份懂得,书一笔清远,盈一眸淡恬。如今,时光静好,是时候让我们的心永远微笑向暖了。 微笑向暖,这是一种安静的状态,是一种晴和的心境。又或者,微笑向暖,是一种襟怀。看透了所谓的束缚,懂得世间的灰暗和沉重,却依旧心怀悲悯,面向阳光,给远方若隐若现的希望涂上一层暖暖的光泽,用天真和灵性写一章平淡而熨帖的真善美。路漫漫其修远,而脚步从不曾停止。

心平气和,必有所得

做人处世的修养,有百千万种,但是,心平气和,是修养中的修养。 一个人如果“心不平”,则别人和你一接触,就会知道你有偏见、有成见,就会让人感到你有亲疏的观念、公私的利害,对你的疏离之感,即刻产生。 如果你“气不和”,则会让人感觉到你气量不大、气势不够,也会让人不敢亲近于你。 心平气和的人,自然近悦远来!家庭里,父母心平气和,不但儿女乐于亲近,就是一般的青少年,也乐于求教。团体中,心平气和的长官,不但自己的部属乐于请教,其他团体的干部也会乐于追随。 所以,许多的宗教都鼓励人要养心、养气,因为平心静气,是为人之道。 遗憾的是,我们的心经常都是心烦意乱、心浮气躁、心私不公、心暗不明,所以心的工厂生产不出好的东西。 假如能够心平,就能光大心的功能,就能生产心中的净美。例如:心光则明、心大则广、心明则清、心空则有、心有则喜、心德则正、心道则平、心慈则爱、心慧则智、心量则容。 心平是非常重要的!心不平,人生道路上,自然会有许多的横逆接踵而来。 假如能求得心平,还要气和。当一个人和别人一见面的时候,心平不平还不容易看得出来,气和不和,则很容易就能察觉得到。 气,形之于色。所谓气色,别人看到你,不但看得到你的气色,还能知道你的气味、气量、气概、气节、气质。 所以,一个人,怒则气逆,喜则气缓;悲则气消,恐则气转;寒则气闭,暑则气泄;惊则气乱,劳则气减;思则气结,怨则气损。 我们在顺境里,容易心平气和,但一遇到逆境,就很难平心静气了。但平心静气不是用在安宁闲暇之时,而是用在紧急危难之间。 大将在前方指挥,能够心平气和,则能理智清明,安然笃定;商人在商场上,利害交关的时刻,能心平气和,处之泰然,则必有所得。 就如现在的青年学子,每遇考试,要能心平气和,就会有好的成绩;警察处理违警事故,如果心平气和,则能获得民间的尊重。 一个人有多大的道德、学问、能力,很难论断。心平气和,则是必要的修養。

1 2
Top